4月18日,法行會中區分會邀請僧團常隨法師,於寶雲別苑大殿講說「福慧傳家的《金剛經》」,近40位法行會成員及眷屬出席聆聽。「接觸佛法應從大般若類開始,《金剛經》即是般若經典,闡述因緣生、因緣滅之法。」法師先解釋經題「金剛般若波羅蜜」,表示「金剛」有兩層意涵,一是喻作「智慧」,如金剛能斷煩惱;一是喻作「煩惱」,能斷如金剛的煩惱。
「般若有『文字般若』、『實相般若』及『觀照般若』三種意涵。」法師解說,用來說明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等道理的種種文字叫「文字般若」;超越語言文字及一切現象,但又不離一切現象,即為「實相般若」;用佛法的觀點,觀察我們的生活環境與身心世界,即是「觀照般若」。而「波羅蜜」是到彼岸之意,也就從苦難的此岸,到達離苦得樂的彼岸。法師表示「波羅蜜」是會變動的,當修行到菩薩的境界時,會返入娑婆度眾生,此時,凡夫的此岸就是菩薩的彼岸。
如何入金剛般若之門?法師進一步說明用來解釋萬相的「世俗諦」及「勝義諦」二者相異之處。我們透過語言文字,賦予現象名詞及分別都是「世俗諦」,特質為「緣起虛幻、流轉變化」,雖只是暫時存在,但我們卻常將世間萬象當真。「勝義諦」是所有事物真正的本質,脫離了語言文字,無相、無分別,相即是空,空即是相,相不離空,空不離相。法師表示,因緣和合所產生的現象即是空,沒有恆常不變的兩邊及中間,不執兩邊亦不取中間,才是中道,如同宇宙沒有邊際,每個個體都是宇宙的中心點。
「《金剛經》開端的『證信序』明確指出時、地、人,證明經中所言真實可信。」除了點出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、鹿野苑都是真有其處,法師還分享悉達多太子成道的故事、「四聖諦」及「三轉十二行相」的內涵,並帶領眾人以梵文唱誦〈供養僧眾偈〉。法師以經中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」──正遍知覺的自覺覺他之意,勉勵眾人學習諸佛菩薩「觀察諸法皆空,不捨一切有情」的精神,用「動態的偏空」作利他之行,立定正確的人生方向,邁向「菩薩道、菩薩行」的成佛之路。
「佛為何要用兜圈子的方式來講法?」對於會員施伯漁菩薩的提問,常隨法師表示佛菩薩不只為自己求解脫,還要幫助他人解脫,應機教化眾生便是就不同類別的請法者,來行利他度人之行。
廖長洲菩薩問到,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講「覺」,有沒有「行」的方法?法師回應聖嚴師父所作的〈菩薩行〉一開頭便揭示「如何成佛道?菩提心為先」,發菩提心是行菩薩道的首要條件,與眾人相約下次再來分享「行」的方法。
◎文:呂孟娟
◎圖:寶雲寺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