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辦人聖嚴師父的思想和行儀,更是法鼓山最珍貴的資產,其所主張的「三大教育」,擘劃出法鼓山在現代佛教上的主軸;其所倡導的「心靈環保」更是末法世代大眾心靈的歸依。聖嚴師父雖然已經捨報,但留下無數珍貴的資產,深刻影響了現代的佛教,也影響了無數的海內外信眾!因此,法鼓山的僧俗四眾更有責任,要讓佛教走向人間,使眾生體解佛法的恢弘與智慧,自我體現佛陀慈悲的本懷,進而開啟心中的寶山,共同成就無上佛道。
有感於聖嚴師父與法鼓山的悲願和理念,需要更多人積極參與並協助推動,在1999年8月,一群曾參加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的學員們,於「圓滿1000」的因緣下,由聖嚴師父親自命名並正式組成了「法行會」。初期創始會員為 聖嚴師父親自主持的"社會菁英禪三營"參加者,由菁英禪修營總召集人鄭丁旺菩薩,出任第一屆會長,劉偉剛菩薩為執行長,同時也組成法鼓隊。2000年5月,法行會正式對外募集新會員,並召開幹部會議,建立組織章程架構,奠定了制度化的運作基礎。
中區法行會於2003年9月開始籌備, 2004年1月11日正式成立,由彭作奎菩薩出任第一屆會長,開始於中區建立組織,2008年由蔡瑞榮菩薩擔任中區法行會第三屆會長,八年多期間,正是寶雲寺籌建的重要階段。2016年10月2日新任會長卓伯源從卸任會長蔡瑞榮手中接下印信,象徵中區法行會邁向「護法揚善,共修力行」的新氣象。
卓伯源會長表示「我們要追隨師父足跡,向前邁進。」要提昇人的品質,禪修是很好的開始,法行會要發揮力量為社會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