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 動
2019/06/09 陳武雄菩薩分享「默照禪的生活美學」
6月9日上午,法行會中區分會舉辦「好願在人間」系列講座第三場,邀請法鼓山動禪專案顧問陳武雄菩薩,以「默照禪的生活美學」為題,與中區法行會首任會長彭作奎菩薩、現任總幹事張基郁菩薩、前農糧署署長李滄浪菩薩及150位聽眾,一同分享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的美好。
當年參與法鼓八式動禪推廣的陳武雄顧問,自公職退休後,即在各單位致力推廣生活禪。這次講座內容,集結了他多年來的禪修心得,以及整理師父教導默照禪的內容,將於6月30日師父圓寂十週年國際研討會中發表,希望用現代語言的善巧方便,接引大眾親近生活化的禪法。
一般人遇到境界常會心隨境轉,產生煩惱,陳顧問提到師父曾開示「在生活中能自在應對,就是智慧。」遇到任何事都能清楚狀況就是「照」,能夠不被影響則是「默」。他表示,師父自1967年閉關研讀典籍,在日本留學時期參訪考證,直到1999年才確定自己所修持的法門,正是漢傳佛教消失近八百年的「默照禪」。
陳顧問深入《無法之法》、《牛的印跡》等師父著作,系統化地整理介紹默照禪的三個階段:只管身體、把環境當作身體的一部分、以空作為觀照。談到默照之美,原為詩人的他,從美的哲學定義,探討世間法的美並非客觀,當中仍有分別心。古代書法名家王羲之、顏真卿等,以及近代日本民藝大師柳宗悅、都是「無事忘我」之美。
陳顧問表示,更上一層的「人我雙亡」之美,則是師父所說「雙照雙亡」的境界,可以用宏智正覺禪師的〈坐禪箴〉:「不觸事而知,其知自微;不對緣而照,其照自妙」,說明默照了無牽掛、了無痕跡之美,「水清澈底兮,魚行遲遲,空闊莫涯兮,鳥飛杳杳」,這段話正呈現了默照的美好意境。
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至於生活中的默照,陳顧問提醒眾人要學好基本功,從放鬆做起,再進入默照。其他包括:走路禪、茶禪、食物禪、音樂禪,以及工作用默照,都是生活禪法的應用。
「無盡心燈成淨土,善巧傳法報佛恩」,陳顧問藉由自己今年所寫的春聯,期望更多善知識一起來推廣漢傳禪法的生活化及普及化,接引人們體會默照禪的美好,以回報師恩。
◎文:林演蓉
◎圖:法行會中區分會 提供
25 06 2019
參加法行會
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