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 動
2018/01/28 禪思文思讀友會 從閱讀省思生命
為鼓勵更多人閱讀好書,1月28日上午,寶雲寺三樓大殿舉行《禪思.文思》讀友會,由法鼓文化總監果賢法師主持,邀請《禪思.文思》作者單德興教授、《聖嚴師父年譜》編著者林其賢教授、中區法行會卓伯源會長三位與談分享,共有310位讀者參與這場「在書裡,凝視生命的真諦」閱讀饗宴。監院果理法師關懷表示,座談會在莊嚴的大殿舉辦,眾多貴賓和聽眾與會,因緣非常殊勝,期望透過法鼓文化的推廣,帶動中部菩薩們的閱讀風氣。
讀友會由郭惠芯老師引言,一開場,兩位讀者上前分享閱讀《禪思.文思》的心得體會。讀者馮玉芳提到單教授這本書,引導她重讀少年時期喜愛的梭羅、狄瑾遜等人的作品,對生與死也產生了不同體悟。第二位讀者李淑君表示閱讀單教授的書,讓她重新省思人生的方向與價值,透過單教授的視野,也看到更高、更遠的世界。
「佛經說人有『四食』,但最好的其實是法食。」主持人果賢法師提到,法鼓文化出版聖嚴師父著作、各種優良書籍,便是希望與大眾共享法食。然而推廣過程中,常發現一般人有兩大閱讀狀況,一是只想聽聞,不喜看書;一是只吸取知識,喜讀高深佛學。怎麼樣才是正確的閱讀觀念?
「很多人初學佛法,以為直入心性,不須讀書;或者是書讀太多,產生文字障。」林其賢老師首先回應法師的提問,表示讀書如同循著手指的方向看月亮,將手指當成月亮固然錯誤,不取文字卻也因噎廢食。「正確的方法,還是要透過文字來學習。」林老師表示,就像武林高手練習拳法,完全熟練後心中已無招式,「我們必須盡得精隨,才能放下文字,達到『不著相』的境界。」
單德興教授表示,身為傳遞知識的人文學者,常思考如何將讀過的內容與人分享?「我希望用平易近人的敘事方式,帶大家一起思考,例如書中介紹的墓園,就是一個思考生死大事的地方;第一篇〈一則不完整的童年故事〉,談的則是人依靠什麼而活。」
「要消除煩惱,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。」卓伯源會長引用作家余秋雨的話,談到自己在彰化縣長任內,積極推動閱讀活動,進而分享自己在當兵時便閱讀師父著作《正信的佛教》,後來又讀到《學佛群疑》,至今即使忙碌,開車時也會聽師父《圓覺經》講經錄音。然而現代3C產品使用普遍,占去很多時間,形成很大的閱讀障礙,他建議大眾減少滑手機,找回自己的閱讀時間。
需要讀的書很多,該從哪裡著手?「選擇閱讀經典是個好方法。」單教授表示經典歷經歲月淘洗,是值得閱讀的書。林老師則表示多數人讀書,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煩惱和問題。「我們可以帶著問題去閱讀,更能貼近自己的需求。」林老師還分享「看書不如抄書,抄書不如講給別人聽」,因此參加讀書會是增加閱讀效益的方法。「用講述的,又不如自己動筆寫下來。」除了參加讀書會,林老師還鼓勵大家看過書、消化吸收後,再整理寫下心得,收穫更大。
最後,果賢法師再向大眾推薦法鼓文化新出版的好書、杜正民教授著作《法的療癒》。生前致力推動佛典數位化的杜教授,面對疾病與死亡,深入佛典尋找答案,寫下了十堂以法療病的佛法課。杜教授同修張雪卿老師特地到場,親自將新書贈送給作序的郭惠芯老師、臺中慈濟醫院黃軒醫師。張老師分享杜老師因為佛法,走得非常自在,「他做到了,相信我們也可以做到。」
◎文:林演蓉
◎圖:寶雲寺攝影組.梁忠楠、廖順得、鍾忠興
31 01 2018
參加法行會
聯絡我們